新闻资讯
news center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62家企业的159只债券违约,违约规模高达885.06亿元,截至目前,仅有10只债券有偿付动作,其中9只自偿,1只担保人代偿。 相比去年同期的13只(全部自偿),偿付情况有所退化。
面对层出不穷的风险,机构对于信用债处置环节风险增加,态度也更加谨慎起来。
“我们现在完全是自建债券池,有自己的评价体系,第三方的评级只是作为参考。拿债超过一定数量和比例,要经过三级审核,并通过投委会的决定。”上海一家公募基金的债券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现在对违约债券的处理越来越谨慎,不敢随便拿券了,害怕砸在自己手里。‘秃鹫’基金是看着好做,其实操作起来难度极大。所谓点石成金、变废为宝都是后话,真正的操作过程其实极其复杂和专业。”一家华南大型基金的专户负责人也表示。
处置风险压力陡现
自11超日债违约以来,违约债券数量和规模大比例增加,违约总金额超过2000亿元。频现的违约,让后续处置的机构防不胜防。比如,今年某知名鞋企债券出现违约,债券价格大幅跳水,踩雷基金净值一落千丈,最终被迫清盘。
在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夏风光看来,自债券市场“刚兑”逐步被打破债券市场违约随之增多,原来信用风险被固化,导致债券定价扭曲。信用风险市场化后,债券必然反映宏观经济或者行业经济的波动。
海通证券姜超表示,今年民企违约潮持续,地方国企违约有所增加。今年1-10月新增违约的民企27家,占比为72%,其中制造业占比最多,并且违约民企涉及行业集中度较去年全年有所提升。截至10月末,今年新增违约地方国企共8家,较去年同期及全年明显上升,分布在青海、辽宁、内蒙古、天津。城投债信仰仍在。今年以来出现多起融资平台非标违约,但城投债仍未发生实质性违约,城投债信仰再度强化。花式违约增多。本息展期作为首次违约方式的债券明显增多,截至10月末,今年本息展期债券共23只,而2019年以前仅出现过3只,展期后兑付情况并不理想,2019年展期到期时兑付的主体仅有2家。除了技术性违约、本息展期外,今年还有不少场外兑付、要求撤销回售以及永续债展期或利息递延等看上去不是违约的“违约”。
在债券频频违约的同时,也有机构分享饕餮盛宴。被视为垃圾的违约债券市场中,有些机构甚至专门依靠违约债券为生,被视为 “秃鹫”觅食者。据记者了解,其操作流程主要是,在债券违约后的债务重组过程中,由一家或少数几家机构对发行人的大部分或所有违约债券进行收购,并作为债权人与发行人、担保人等进行统一谈判。违约债券收购可以将回收不良债券的风险从原债券持有人转移到amc等专业机构。
仅有10只债券出现偿付
“对于投资垃圾债的人来说,并不怕坏消息。垃圾债的投资逻辑在于,负面信息导致资产价格被低估。比如,今年8月份有家公司因财务造假被监管处罚,市场担心其会被退市,导致债券价格一度暴跌至20元,不过有惊无险,一个月后该债券如期兑付,当时介入者在一个月内的收益达到400%。”深圳一家私募机构的总经理表示。
西南证券杨业伟表示,梳理2014年以来违约主体兑付情况,将主体违约偿付资金来源按照资金来源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自筹资金进行偿还、政府协调获取资金、引入第三方投资者进行支持。自筹资金进行偿还的主体主要包括两个特征:一是主体违约源于行业低谷,得以偿付是由于行业回暖带动企业经营状况或现金流改善,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周期性行业;二是主体违约主因是流动性紧张,但企业处于重资产行业或拥有大量核心资产可供出让变现以解企业燃眉之急。而政府协调获取资金支持的主体主要出现在基本面无明显恶化的国企或对当地经济、就业和区域信用风险有重要作用的大型企业。另外,引入第三方投资者进行支持主要出现在盈利情况尚可的上市公司中,第三方以盈利为目的,获取违约上市公司的低价壳资源。
不过对于这种刀口舔血的行为,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不良资产的处置看着简单,其实非常的专业和复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定价,比如100块债券跌至50块,你觉得是便宜还是贵,如果回到100块,当然是赚了,但是如果继续下跌,参与处置者有可能血本无归。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不少参与者以为是捡漏,其实是打眼。”
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62家企业的159只债券违约,违约规模高达885.06亿元,不过截至目前,有10只债券有偿付动作,其中9只自偿,1只担保人代偿,100%偿付的仅有5只。
夏风光表示,不良资产处置一是要求资产池足够庞大,涉及行业广泛,同时司法、行政配套措施完备,否则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胡宁表示,现有体系对不良资产的真实处置能力不足,大量不良资产沉淀在渠道环节不良资产的真实处置需要社会资本的长期与深度参与。
“以前的玩法是,买3到4个违约债券,只要有其中一个最后兑付,基本上就可以覆盖其余几个债券的成本,但是现在这种玩法风险越来越大。一是经济下行背景下,有实力重组的机构和企业态度越来越谨慎,也就是参与的人少了;另外一方面则是处置周期延长,以前债券的处置周期是1.08年,但是现在我们手上有只债券违约已经超过2年,还迟迟没有动静。”上述基金专户负责人表示。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