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在央行等五部门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后,由于其影响较大,各方均对此进行了意见反馈。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名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经过多轮调研,资管新规过渡期可能延长半年至2019年底(1.5年 0.5年),下发时间尚不明确,但争取“两会前后”的说法较为普遍。
就过渡期问题,包括监管和金融机构在内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在于“非标”。根据资管新规精神,过渡期结束后,所有银行存量产品都要合规,而不是顺应资产自然到期,因此就存在一问:过渡期结束后,还没到期的非标如何处置?
“对于去杠杆过程中,有人提到了存量非标处置对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影响,对这一问题,监管既要保持定力,实际上,对资管的统一监管已有点晚了,再不出台政策恐未来系统性风险更大;但又要实事求是,对理财市场的数据和市场进行深入调研,预防拆弹过程中拆出新问题,这个工作确实复杂压力较大。”一位监管专家表示。
一位商业银行高管透露,监管层此前已对此进行各方面的调研和数据反馈,例如要求上报如果非标转表内,银行需要补充的资本金等。
实际上,资管监管光靠“头痛医头”还不够,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从根本上考虑各个部门的协同问题。一些专家认为,第一资管监管从根本上还是在一行三会的架构设计上进行改革,过渡到功能监管。第二是要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打破刚性兑付,银行的负债将面临较大挑战,因此,目前是一个极好的窗口推动利率市场化。第三是关于mpa制度的优化,mpa制度同时与现有的资管整顿需要协同,否则部分非标回表又面临着额度控制。“央行未来要实行价格调控还是数量调控,需要从长远考虑。”
(图片来源:互联网)